為推動印刷業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訪中國印刷技術協會負責人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落實“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謀劃好今年的印刷業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中國印刷技術協會2022年將著力哪些重點工作?中國印刷技術協會負責人日前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協會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引領廣大印刷工作者為加快印刷業構建優質產能供給、技術先進安全、綠色融合開放的產業體系,為推動印刷業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貢獻智慧和力量?!?/p>
聚焦重點工作
肩負發展使命
面對疫情防控和高質量發展的“雙考驗”,新近發布的我國印刷業“十四五”發展專項規劃成為重要的行動綱領。據介紹,今年印協將圍繞規劃做好三方面工作:積極開展印刷業“十四五”發展專項規劃的解讀、重點任務的貫徹落實等相關論壇活動;積極參與、承擔2022中國印刷業創新大會相關工作;積極牽頭做好中國兒童讀物印制創新產業聯盟工作,從而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科技創新方面,印協將從兩方面發力。一方面積極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開展畢昇印刷科技進步獎獲獎項目培育推廣等活動。支持產業鏈供應鏈龍頭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創新,持續推進印刷智能制造工程、綠色技術材料研發等,以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獎等為抓手,探索開展知識產權及科技成果鑒定工作。另一方面,將積極申報和承擔中國科協重點項目,舉辦有國際影響的學術交流活動,加快促進印刷工程專業學科建設與發展。
“協會將通過如上工作的開展,積極助力全印刷補鏈強鏈護鏈工程,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痹撠撠熑吮硎?,今年印協將組織第九屆中國國際全印展、中國網印及數碼印刷技術展覽會及其配套活動。
構筑平臺優勢
匯眾智聚眾力
作為為會員、行業、黨和政府及社會服務,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的行業協會,印協經過40余年的實踐探索和歷史積淀,已構筑起了聯系廣泛、人才薈萃、信息暢通、知識密集、服務優質的整體優勢。該負責人表示,新的一年里,印協將通過人才戰略、學術交流、標準化建設工作,匯眾智、聚眾力。
在國家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氛圍下,通過多年耕耘,印協在職業技能大賽舉辦、職稱評定、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成效顯著。該負責人介紹,今年印協將實施人才應業戰略,加強高水平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夯實印刷業創新發展的人才基礎。繼續開展各項有影響力的活動——舉辦第八屆全國印刷行業職業技能大賽、2022年度印刷工程系列初級和中級以及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和推薦工作、推薦申報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以及推動印刷行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努力暢通印刷技能人才水平評價渠道。
在學術交流和標準化建設方面,印協一方面將通過完善印刷智庫建設,搭建學術引領、科學普及、科技與經濟融合的交流合作平臺,開展特色學術科普活動等,推動行業學術、技術交流和科普能力建設;另一方面,協會將繼續加強印刷標準化工作,發揮其推進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據介紹,今年印協將不僅完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制修訂工作等任務,還將聯合有關單位開展印刷標準化專業人員培養與能力提升活動、質量與標準化知識宣傳普及活動、標準宣貫活動。與此同時,探索聯合組織舉辦質量和標準化發展主題論壇、2022年中國印刷標準化年會及其他配套主題活動。加強對全國印標委及各分技術委員會的服務工作,承擔好國際標準化組織印刷技術委員會(ISO/TC130)主席和秘書處工作,持續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協調組織春季、秋季兩次國際會議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做好ISO/TC130國內對口技術工作。
加強自身建設
提升服務水平
“打鐵還需自身硬?!庇f要加強自身建設,強化職業化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自律能力和服務水平。為此,印協今年將重點提升三個方面的能力。
一是提升印協依法依章程獨立辦會能力。不斷提升印協工作人員“四力”水平,提升印協辦事機構的服務保障能力。更加注重工作的綜合性、系統性、協調性,加強各部門間的協調聯動,推進協同配合、資源共享,形成各部門工作合力。
二是提升服務會員的能力,突出會員主體地位,創新服務廣大會員的機制和手段,認真做好會員的服務與管理,積極吸納優秀企業入會,鼓勵單位會員中的印刷科技工作者以個人身份加入印協,切實增強印協為印刷科技工作者的服務能力。建立會員精準服務和分類管理辦法,切實增強會員的獲得感和社會認可度。做好《中國印協通訊》的發布工作,為會員單位提供更加及時有意義的業內資訊。
三是提升印協信息化網絡化服務能力,營造印協主辦媒體良好發展環境。提升《中國印刷》、《中國印刷年鑒》、中國印刷行業網、印協和雜志微信公眾號以及中印直播間等媒體運營水平,發揮各類媒體的互動、互補優勢,深入探索印協主辦媒體高質量發展路徑,推動媒體融合化、經營多元化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