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重構印刷元宇宙生態模式
日前在天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辦的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發布了10個“智能科技創新應用優秀案例”,世紀開元智印互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印刷行業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解決方案”成功入選,成為印刷行業唯一入選案例。其專注于構建小批量印刷包裝及個性定制生態系統,在制造模式的創新下形成了獲取、處理并交付大規模、小批量訂單的核心能力。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印刷包裝個性化需求進一步增加,要求市場相應靈活和快速響應。國外印刷包裝行業加快了業務和市場重構的步伐,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進行改造、升級和重構。國內印刷行業數字化智能化步伐加快,且成為行業廣大同仁的共識。
技術集成
真正把控智能化規律
印刷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是工業4.0在行業的具體應用,是系統化的模式創新,是系統化的技術集成創新。所謂模式創新,是傳統生產銷售模式上的理念創新,需要從制造業的價值邏輯階段重新審視,從質量、改善流程再到全生命周期上升到為客戶創造價值。
技術集成創新則是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在印刷智能制造模式的指導下,綜合利用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等技術進行集成和再創新。其中,自動化是傳統技術,但在不斷創新應用?;谏窠浘W絡的反饋控制技術,結合印刷彩色學,運用圖像檢測,在印刷過程中考慮模型、控制器、提取和轉移、自我監控和自我優化,從而實現印刷質量閉環監控的應用,目前已取得進展。
智能化的關鍵是數據采集和處理。數據分為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三類,從數據中找到規律,替代傳統制造的經驗傳授模式,建立數字模型,這就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目前,不少印刷企業上新了信息化軟件,但沒有形成知識產生和傳遞及運用的邏輯路線,因此在實施數字化智能化過程中顯得“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就是沒有真正把控到智能化規律。
成果亮眼
領軍企業創新卓有成效
近幾年,部分細分領域領軍企業不斷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新理念,采用新技術集成,結合各自企業工藝和管理流程,在數字化智能化實施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業績。
在入選國家層面的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和智能制造優秀場景中,中榮印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其主要通過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線互聯互通,構建智能物流系統,包括行業最大單體立體庫、構建生產運營管理平臺和網絡化制造資源協同平臺等。
安徽新華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紫丹食品包裝印刷有限公司入選2021年度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名單,典型場景名稱分別是:質量精準追溯,在線運行監測與故障診斷,先進過程控制,產線柔性配置。其中,安徽新華印刷將創新應用于產線系統的參數預置、數據分析處理,搭建模塊化柔性化能力,構建生產線與信息化系統的協同運行,運用5G等網絡技術進行產線數據傳輸,打造了安徽新華智印云。
廈門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勁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等在產線自動化、關鍵工藝環節智能化方面開展卓有成效的探索。天津海順印業包裝有限公司、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鳳凰新華印務集團有限公司等則在工廠智能化布局、印后及物料轉運智能化方面進行了創新實踐。
逐步探索
聚焦印刷智能制造模式
針對印刷行業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的不斷變化,印刷智能制造需要不斷調整實施策略。聚焦智能制造模式,圍繞生產經營和服務,創新探索面向客戶的多模式、混合模式,乃至面向未來的元宇宙生態模式。
從總體布局設計來看,要特別注重協同和管控平臺的搭建。未來,印刷企業創新升級的關鍵在于進行資源協同、集中及分布式管控。適應性和靈活的制造解決方案、VR/AR、人工智能、大數據、5G—6G等技術的集成應用,是系統布局智能制造的中樞。
具體來說,基于數字孿生的數字模型構建,是數字化的靈魂,是智能化的前提。在人機協同、共生、共存的理念下,構建工廠布局、工藝、設備、管理等數字模型,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從制造到服務的知識產生和傳承,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提高質量效益,以人為本是智能制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