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春節符號天天過大年主題工程落地廣東 開啟傳統節日文化新征程
2022年11月24日,由廣東經貿文化促進會聯合廣東省藝術品行業協會等12家社會組織和企業單位共同發起,在廣州289藝術園區舉行了中華春節符號天天過大年主題工程落地廣東 開啟傳統節日文化新征程暨中華春節符號(廣州)推廣工作委員會成立會議。
這是繼該月9日廣東經貿文化促進會與原倉(廣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后,又分別與廣東省藝術品行業協會、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廣州市弘基市政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英格來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單位簽署了關于中華春節符號推廣的戰略合作協議。
2014年1月開始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協會和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策劃組織的凝聚全球華人的文化工程的“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在全球范圍內展開。最終在全球2萬余件投稿作品中,評選出了中華春節符號。組委會名譽主席,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指出,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融合了國家高度和國際視野,要喚醒的不僅僅是大家對春節的重視和關心,更要喚醒隱沒在人們心靈深處的文化記憶,這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需要,也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需要。
作為“中華春節符號”在中國大陸地區(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的合法權利人,廣東經貿文化促進會調研編撰的《春節符號文化工程 開啟傳統節日文化新征程》讀本征求意見(稿)在本次會議上引起強烈反響。該(稿)分別從洋節流行,傳統節日文化遭遇冷落;春節文化符號,如何發揮自信作用;數字賦能,如何構建海外話語體系;千年國際商都,廣州如何承擔使命等四個方面闡述探索了推廣中華春節符號對國家對廣州的重要意義和操作路徑。據介紹,中華春節符號致力于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繼承、弘揚、創新,其設計理念是將漢字“春”、“年”、“節”、“壽”、“?!币劳兄袊Y的編織元素結合在一起,中軸線上點綴三個圓點,象征春節時處于同一直線上的太陽、月亮和地球。依托中國傳統元素的圖形,將中國的天文歷法科學與傳統的人文精神訴求結合,渲染節日氣氛的同時傳遞出中國文化和精神。
“年娃”、“春妮”的設計創意,源自傳統文化的“金童玉女”,是春節吉祥喜慶的象征,有招財、開運、納福、平安等寓意。男左女右且略呈弧形的身形布局,切合了“左陽右陰”的和合傳統,蘊含了陰陽太極的對立統一。其造型飽滿、圓潤,并沿用傳統的發型頭飾;肚兜上裝飾的“蝙蝠”“雙魚”圖案,意為“福慶(蝙蝠)有余(魚)”,表達了人們對來年美好前景的向往;“虎頭鞋”和“繡花鞋”也有“春天即至、避邪祈安”的意思。兩個可愛的“萌娃”都行拱手禮,既表達了人們辭舊迎新的美好祝愿,也體現了男女平等的時代新風。
中華春節符號天天過大年主題工程。
七大內容:一、燈籠板塊,二、節慶板塊,三、地域板塊,四、民族板塊,五、非遺板塊,六、生肖板塊,七、特色板塊。
九大工程:一、品牌IP授權,二、數字產品,三、文化藝術,四、點亮活動,五、數字博物館,六、主題酒店,七、主題不夜城,八、會展服務,九、數據庫。
與會代表均結合各自領域和工作,紛紛發表了與春節文化符號相關的看法與建議。
廣東經貿文化促進會會長菱子就整個春節符號推廣提出了自己的整體構想;
廣東省藝術品行業協會兼廣東省二十一世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謝奇就如何爭取相關部門、機構的支持,如何整合廣東文化藝術界還有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力量,如何發揮公益基金會的作用,共同推動中華春節符號在廣東以及南方地區的落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原倉(廣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鄺繼生,就IP授權管理領域,提出了如何更好的讓春節符號IP賦能各行各業,提升IP價值,打造中國超級IP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閆許鋒就如何結合春節符號項目,找到傳統建筑央企在數字文化新基建方面的發展新思路和新方向談了自己的看法;
鼎益豐集團股東投資人袁美嬌就傳統文化與金融領域的創新與結合發表了自己的理解;
荷之出水品牌管理(廣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大有就如何在企業層面圍繞IP品牌打造、管理與運營,吸引更多年輕一代與少年兒童參與到以春節為代表的傳統節日中來,從中找到樂趣、接受熏陶發表了意見;廣州市弘基市政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總院院長陳習子就建設和市政園林設計方面,如何加入春節符號等傳統文化元素,設計并創造出更美觀,更有文化氣息的城市建設工程提出來看法;
廣東英格來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學明結合自身創業和企業管理發展的實踐,談了就服裝設計、制造領域加入傳統文化元素,對企業發展,對百姓生活,對中華文化傳承方面的重要意義,也對春節符號在商業領域需要注意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廣東省地產商會青委會秘書長郭一鳴就作為年輕人如何理解傳統文化的作用,傳統文化如何影響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并表示一定會盡自己所能,參與和支持春節符號的推廣工作;景德鎮陶瓷集團有限公司廣州總代理張曉茵,闡述了瓷器作為中國符號與春節作為中國符號的異同,以及春節符號與瓷器相結合,創造更多更好的中國文化傳播的載體;廣州安圣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信強調傳統節日文化要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著名畫家陳許從繪畫藝術的角度給出建議。其他與會嘉賓也各自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認識。
與會人員一致同意,在廣東經貿文化促進會成立中華春節符號(廣州)推廣工作委員會,統一協調、整合各方面資源,共同推動中華春節符號在中國南方尤其是廣東的落地和發展。
中華春節符號(廣州)推廣工作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中華春節符號在中國南方的推廣工作正式啟動,委員會將與政府、媒體,社會各界共同合作,向大眾展示中華春節符號的文化理念,開啟中華春節符號宣傳推廣的熱潮,推動中國春節文化走向世界。
據悉,自2015年以來,中華春節符號已經在北京、江蘇、浙江、江西、山西、吉林、海南等全國十多個省份城市落地。此次落地廣州,是因為廣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城市,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是中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等與國際交往、傳播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得天獨厚的的人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