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印刷反差確定最佳實地密度
本文作者畢業于北京印刷學院,有八年的包裝、印刷行業工作經驗,對包裝印刷色彩品質管理及油墨配色有深入研究。
對于四色印刷來說,實地密度是影響色彩復制的一個重要因素。實地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油墨墨層厚度,同時也決定了印刷品的網點擴大,以及印刷品的階調再現。一般情?下,原稿的層次較為豐富,比如照片,而復制成印刷品后,層次都會有一定的損失和壓縮。如果實地密度太小,則層次的再現能力較低,因此要提高實地密度值,盡量減少層次的壓縮量,從而提高階調再現能力;但如果實地密度值過高,由于墨層太厚,和印刷壓力的影響,造成網點擴大過大,也會使層次受到損失,特?是暗調部分層次極易損失。因此控制實地密度對于整個階調的復制至關重要。
然而,不同品牌、不同規格的油墨,印在不同承印物上,可以達到的實地密度都是不同的,網點擴大也不同。所以,在實際生產中,要針對不同承印物、不同的油墨,確定最佳實地密度及合適的網點擴大值。
這里討論利用印刷反差確定最佳實地密度和網點擴大的方法。
印刷反差或K
值是指實地密度與暗調密度(主要指75%或80%密度)之對比。印刷反差值愈大,其所能再現的層次就愈多,暗調的細節就愈豐富;反之,印刷反差值愈小,其所能再現的層次就愈少。其計算公式為:
K =(Ds -Dt)/Ds =1-Dt /Ds
公式中,Ds 為實地密度值(可以是包含紙張或減去紙張密度),Dt 峈75%或80%密度值(可以是包含紙張或減去紙張密度)。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如果某一印刷品的Ds 值盡可能地大,同時Dt 值盡可能地小,就能使印刷反差達到最大。
當然,如果直接測量Ds 、Dt 再進行計算,?比較煩瑣,因此一般分光密度儀具有直接測量印刷反差功能,下面舉例分析印刷反差與實地密度的關系。
將某油墨印刷于某一銅版紙上,逐漸增加墨量,測得每一墨量的印刷反差值,并同時測量Ds 和Dt,結果如下表:
實地密度 (Ds) |
75%網點處密度 (Dt) |
印刷反差 (K值) |
描述 |
0.00 | 0.00 | 0% | 尚未印刷,空白紙張,反差為0 |
0.50 | 0.4 | 20% | 墨量較少,不足以展現整個階調層次 |
1.00 | 0.65 | 35% | 墨量加大,實地密度增大,反差增加 |
1.50 | 0.82 | 43% | 墨量進一步加大,反差值進一步增大,層次充分展現 |
2.00 | 1.25 | 38% | 墨量太大,網點擴大占主導地位,反差減小,層次有部分損失 |
2.5 | 2.5 | 0% | 墨量過大,Dt已接近Ds,致使暗調層次完全?失,反差為0 |
將此表數據繪制成“印刷反差(K 值)與實地密度(Ds)關系”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實地密度Ds =1.60時,印刷反差值最大(K
=44%),因此最佳實地密度應為1.60。再分?測量網點增大,25%、50%、75%處的網點增大值分?為8%、18%、10%。而實地密度Ds
<1.60時,階調層次的再現能力較低;反之,當實地密度Ds >1.60時,暗調的網點擴大致使印刷反減小,損失層次。
因此,針對這一油墨、這一紙張,應將實地密度設定為1.60,25%、50%、75%處的網點增大分?為8%、18%、10%。此時,層次壓縮量最少,階調再現能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