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CERAMIC RESONANCE生物能共振儀
世界網絡www.linkwan.com 創辦人林和安 本文發布于《中無通訊》第79期
圖1:BIOCERAMIC RESONANCE生物能共振儀
第四屆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大會于2016年11月5日至7日在臺北市圓山大飯店和劍潭活動中心舉行。大會以“健康不分國界·脊柱連接世界”為主題。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地區脊醫專家來到臺灣寶島,參與盛況空前的學術交流產業大聚會全民脊柱公益活動。在此次活動中,筆者有幸認識多位當代醫學界著名學者,使本人對于運用電子儀器在養生保健的理念上更有信心。大會特邀臺北醫科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梁庭繼先生主講“生物能共振健康研討”,使各地來賓見識了傳統醫學已科技化,感受到醫學新思維。筆者此文從電子愛好者角度與大家分享有關“生物能共振儀”的相關知識。
圖2:作者林和安先生(右)與主講者梁庭繼主治醫師(中),林國華博士(左)合影。
生物能陶瓷貼片由梁庭繼醫師研發,是一種能發出對人體有益能量波的三維光子晶體。從海洋礦物質中提煉后所制的生物能陶瓷材料–光致發光能量(PLB),已被證明能令到水分子團簇弱化和水團縮小,也能使水的氫鍵弱化,更能在常溫下發出的非游離輻射光譜能量,穿透人體的組織細胞,激活細胞內的活性物質,增加對人體有益的一氧化氮(NO)與及催鈣蛋白釋放,讓抗氧化物分解,釋放抗氧化劑提升抗氧化能力。一氧化氮含量增加可改善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為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及神經系統提供絕佳的生物能量,也是推遲衰老的有效方法。而且完全不含高能輻射線、不含有毒物質。
本文談及運用梁庭繼醫師研發的生物能能量貼片,配合可見光、聲波共振來與人體不同的組織或器官產生共振。梁庭繼醫師近期更尋找合適植物纖維來代替陶瓷材料做成能量貼片,更切合綠色醫學生態發展目標。當利用經絡儀測量身體各穴道,在發現異常處貼上生物能陶瓷材料能量貼片,經過可見光及聲波兩種途徑加強能量貼片的能量,從而轉換成生物能光波,該效果媲美針灸,達到非侵入性無痛針灸的效果,同時也與原來血管的諧波頻率引起共振,使血液流量增加,增強我們的身體素質,達到治療疾病目的。
1)生物能陶瓷材料薄膜能量貼片
圖3:生物能陶瓷材料薄膜能量貼片
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的運行,保持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關系,氣為陽,是動力;血為陰,是物質基礎。血在經脈的運行有賴“氣”作它的原動力。所謂的“氣”就是心跳與血液共振諧波。心跳產生的諧波與相應器官只會在特定頻率共振下,才能產生如彈簧般很大的振動能量,稱為共振駐波,它推動身體共達12萬公里長的微血管系統,帶動氧紅血球穿梭各器官細胞。心跳產生振波約1.2Hz,各器官諧波是心跳基頻的1倍至12倍的頻率,而“氣”是各組織之共振的生物能量原動力。透過聲波、可見光把能量貼片的生物光能共振帶入體內已老化和經絡不通的組織上,進而修復器官氣血不足的問題。臺灣著名生物醫學工程專家王唯工教授表明,現代病的主因是血液循環惡化,中醫理論亦指出“氣血通百病除"。在臺北醫學大學、輔仁大學醫學院生物能醫學門診發現,利用"通則不痛,不通則痛"原理尋找疾病相對經絡,并掌握生物能陶瓷材料薄膜能量貼片對十二經絡的共振,加強“氣”的動力,它能明顯改善失眠,偏頭痛,顏面神經顫抖癥,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改進中風后的運動能力,減輕下肢腫痛效果。利用生物能配合電子科技,再結合中國傳統醫學,在實踐層面應用具有廣闊的前景和價值。
貼陶瓷能量貼片之前后的經絡儀測量數據比較
圖4:受測者第一次經絡儀數據
選擇對應穴道,例如掌管膀胱與泌尿系統的束谷穴做為能量貼片的放至位置,再貼15分鐘過后,測量第2次經絡儀,數據顯示出膀胱由本來的過度虛弱轉為中度虛弱,參考圖4與圖5對比下可見受測者的膀胱經有所改善。
圖5:貼陶瓷能量貼片后對照組
圖6:有貼陶瓷能量貼片與未貼上陶瓷能量貼片之血流速度比較
2) LED可見光激發產生生物光能
圖7:陶瓷材料薄膜能量貼片配合LED可見光激發生物光能方框圖
圖8:可見光激發陶瓷能量貼片產生生物光能示意圖
圖7由電源及LED板構成電路圖,LED板可加散熱模塊及散熱風扇以達通風散熱作用。LED發光二極管激發光源波長分別為488 nm (藍光)、532 nm (綠光)、633nm(紅光)之可見光。經過LED可見光激發后,生物能陶瓷材料能量貼片會輸出更強非游離6-14um(微米)波長的遠紅外能量波,用來進行穴道照射就能替代針灸,使體溫局部上升,促進人體微經絡波動,改善循環達至治療效果。臺灣文化大學楊三賢、李貴琪教授發現用綠光LED激發能量貼片可以降低經絡過高能量,用白光LED激發能量貼片則可以提升經絡過低能量,配合兩種光適當運用使能量平衡,作用類似中醫針灸之針刺補瀉現象。陶瓷能量貼片糅合多種科技,達到人體和諧協調之效,符合中國儒家文化“中庸”的養生之道。中醫的“中”是人體平衡世界觀,值得讀者進一步探討。
圖9:利用多普勒血流儀,測量生物能陶瓷能量貼片照光前與照光后血流速度之對比
3) 聲波共振產生生物光能
圖10:生物能陶瓷材料薄膜能量貼片配合聲音共振方框圖
圖11:頻率計顯示18.5Hz脈沖聲波
圖12:聲波激發陶瓷能量貼片產生生物光能示意圖
此生物能共振儀,采用充電式十二波段頻率輸出控制盒,按鍵操作,使用簡單方便。運用中國傳統經絡醫學的概念,透過對中國傳統十二經絡進行共振,對疾病有預防與治療作用。電路由階梯波發生器、頻率調整開關、喇叭三部份組成(圖10)。由階梯波發生器產生超低頻脈沖聲波,改變十二波段開關電阻值,可控制由0.76Hz(赫茲)、1.4Hz、2Hz、3Hz、3.7Hz、5Hz、6.7Hz、8.3Hz、9.8Hz、13Hz、15.5Hz、18.5Hz之間振動波頻率,去配合用戶實際需求。生物能共振儀基于陶瓷能量貼片獨有的生物光能量特征而設計,經由外置雙聲道或三聲道的喇叭而產生出超低頻聲波,在一定距離傳播或滲透入人體深層組織產生共振,其擴散力更超越純LED光照射。此生物能共振儀應用在中國傳統醫學臨床中,并取得顯著的效果。
圖13: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心理物理研究所提出器官與腦電波共振頻率以供參考(點擊圖片放大)
4)總結
生物能共振儀能調較出與身體十二經絡產生共振的脈沖頻率,用于未達至最佳共振頻率的經絡位置上作出補充或調整。生物能共振頻率最高為18.5Hz,最低為0.76Hz。使用生物能共振儀時,可先由最高的生物能共振頻率開始。當身體某處有特別的痛或麻感(循經傳現象) ,就代表該部位經絡不良,需要補充生物能量。但如果沒感覺,可嘗試調低頻率。如果沒有找到特別感覺,就調到最高頻率18.5Hz繼續使用,也可采用根據心臟跳動所產生的基本動脈傳導頻率,計算出所需的最佳諧波進行共振,計算方法可參考王唯工教授大作"氣的樂章"中共振脈搏頻譜分析:若以脈率72次/分計,心跳頻率1.2Hz,第一諧波肝經1.2Hz,第2諧波腎經2.4Hz,第3諧波脾經3.6Hz,第4諧波肺經4.8Hz,第5諧波胃經6Hz,第6諧波膽經7.2Hz,第7諧波膀胱經8.4Hz,第8諧波大腸經9.6Hz,第9諧波三焦經10.8Hz,第10諧波小腸經12Hz,第11諧波心經13.2Hz,第12諧波心包經14.4Hz。
人生病之前身體都會產生很多壓痛點,如能配合生物能陶瓷材料薄膜能量貼片應用在穴位、經絡或壓痛點上,會達到最好之治療效果。壓痛點在西醫角度是缺血,血微循環不良,產生肌肉壓力。中醫角度認為,「通則不痛,不通則痛」??刹捎貌ㄩL390納米-740納米(nm)之間LED可見光源、或聲波生物能共振儀與能量片配合,照射經絡每次至少15分鐘,使經絡穴位導電率(阻抗)回復正常,(經絡不通顯示為高阻抗,經絡發炎顯示為低阻抗),治療原理與中醫所謂陰陽調和同出一轍,這也是生物能共振可針對不同病痛治療的基理。
此創新生物能共振儀是運用現代科技與中國傳統醫學相結合而成,為臨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能促進身體微血液循環,加強副交感神經興奮,能有效改善健康。在藥品充斥的醫療市場下,藥品的副作用和對肝腎功能的傷害不言而喻,生物能共振儀結合中國傳統醫學,以物理方式提升健康,是人體保健的一大福音,希望此生物能陶瓷材料可應用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造福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