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帶綁腳健康法/礒谷療法的真髓
作者:林克彥教授 礒谷式療法臺灣總部總部長 AAHSI美國亞洲健康科學院結構醫學所所長 臺灣人體重建健康協會理事長
黃帝內經上說: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極力強調“人體筋脈肉皮骨等組織結構”與飲食營養、營養補充對于“維護身心靈整體健康”之根本重要性。礒谷療法的基本觀念則告訴我們,“髖關節的偏移轉位,影響坐骨與脊椎,所造成的結構性扭曲才是真正的萬病之源!”因為“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說、唯有徹底有效解決全身結構問題的“礒谷式療法”才是現代健康醫學的最佳療愈基礎!藉由實例一則,說明相關重點如下:
一、原因不明的心率不整,經過幾個星期的努力,就得到了明顯改善。
68歲的陳先生,兩年前經體檢發現了心率不整問題,又經大醫院深入檢查,確定為“并無異樣,不須擔心”,但是陳先生本身卻因而深感憂心。今年十月份前來求問,發現其髖關節轉位,右腳顯著偏長。經過礒谷式療法的髖關節矯正并配合居家的束帶綁腳,幾個星期之后其心率不整問題,就得到了完全的改善。
事實上,有太多原因不明的身心異狀,都跟髖關節的偏移轉位有關,只要有效矯正、并徹底改變其錯誤的不良動作習慣,避免繼續造成結構性傷害,很快恢復身心健康,重新獲得青春活力,其實并不困難!
日本的礒谷公良先生在七十幾年前,開創了此劃時代之“礒谷式力學療法”(髖關節矯正法)以來,已經有數百萬人經由髖關節矯正、并持續使用束帶綁腳而重新獲得了寶貴的健康。
二、“髖關節轉位”所引起之異常癥狀
首先,要說明髖關節在人體所扮演的角色,髖關節由大腿骨上端的“球狀股骨頭”緊密鑲入骨盆下方兩側的臼狀髖臼中,形成了左右兩個杵臼關節,亦稱為髖關節。髖關節除了支撐人體軀干之主要功能以外,雙腳因而具備了可以前后擺動、彎曲、伸直、張開,并攏暨仰坐、側坐等的各種姿勢,以及行走、跪、臥等的極復雜功能。但是,也因為它的可動范圍太大,非常容易受害于癖好性之不良姿勢與動作,也很容易因為擠壓、撞擊、跌倒等事故,或者動作幅度太大而形成所謂的“髖關節轉位問題”。
如果髖關節轉位,左右兩腳就會產生長短的差異(長短腳),大腿骨頭(股骨頭)向外側旋轉則此腳就會比較長,相反的,向內側旋轉則此腳就會較短。人體發生了長短腳現象,就好像四腳的桌椅放在不平之處—樣,一定會傾斜,并導致桌上的東西滑落。
同樣的道理,人體的兩腳若是產生了長短差異,—定會造成骨盆的傾斜,連結于骨盆上方的脊椎就會發生歪斜,扭轉(包括側彎、后彎或前彎等現象)等代償變化。而且脊椎兩側的神經與血管等,重要主控系統都可能遭受壓迫,進而造成全身平衡與氣血循環的障礙,產生各式各樣的疾病現象。
三、髖關節轉位,而引起的兩腳長短差異,大致可分為右腳長型(R型)與左腳長型(L型)兩大類??梢杂蔁o意識的走路方式及日常動作,來做客觀的判斷。
1.右腳長的特征(相反的現象就代表左腳較長,可以類推。)
跪坐時,右腳趾放在上面。
由跪坐起身時,用右腳站起來。
起步前進時,右腳先邁步,后退時,用左腳先退。
回頭顧盼時,頭向左后方迴轉。
坐在椅子,翹二郎腿時,右腳疊在左腿上面。
褲頭或裙子的上端邊沿,右側較高。
2、右腳長的癥狀表現(也可以根據癥狀表現來判斷其腳長的類型。)
食欲旺盛,容易流汗,易發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疾患,容易感冒,左側頭痛,左肩痛,左側上半身痛,右腳姆趾外翻等。
3,左腳長的癥狀表現
食欲不振、不容易流汗,易發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的疾患,肝臟、腎臟的疾患,性欲低下、右側頭痛、右肩痛、右側上半身痛、頻尿、左腳姆趾外翻等。
無論如何,這些由于“髖關節轉位”所引起的健康問題,只要將髖關節導回正位,因兩腳長短不均衡所產生的種種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四,可以瞬間解除疼痛的“跪坐旋腰矯正法”(簡稱救命法)
坊間有各種不同的關節矯正方法,可是都是由治療師替我們施行治療,比較費時費事。因此在這里要介紹—種積極主動,最適合居家保健的自療方式,“跪坐旋腰矯正法”這是一種輕松愉快,而且完全無痛的速效矯正法。
1.右腳長的人,心臟刺痛,心律不整,氣喘發作、右膝疼痛等癥狀,可以瞬間消除。
2.左腳長的人,胃悶痛,腸腹絞痛,生理痛,左膝疼痛等癥狀,亦可以瞬間消除。
五.“跪坐旋腰矯正法”的動作,今以右腳長的人為例,左腳長的人則相反,說明如下:
1、兩膝平行并攏,先跪坐,將右膝后退十公分。
2、左腳后跟不動,右腳后跟向右外側重張開,讓右小腿完全置于臀部外側。
3、右手指尖放在右腳尖前固定,左手平舉、手臂彎曲90度,身體向左后方旋轉,直到感覺繃緊為止,再快速以左手向右斜下方扭轉上半身,再回到原先的左方位置。(注意:不要激烈用猛力。)
4、上述動作重復做4至5次,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可稍事休息,繼續再做,直到癥狀改善為止。
但是,此“跪坐旋腰矯正法”并無法長期保持髖關節恢復其正常狀態,必須注意日常的姿態動作,并徹底避免錯誤的不良動作習慣所造成之傷害。真正根本的有效矯正就是睡眠時使用束帶固定雙腳,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改善體質并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六、要有效維持髖關節的均衡角度,必需用束帶固定雙腳,“束帶綁腳”的實施如下:
1、首先,要準備二長一短,共三條束帶。
2、先用長束帶,—條固定在膝蓋上方,另一條固定在膝蓋下方,短束帶則綁在腳踝上方。
3、因為束帶是使用魔鬼沾固定,請將扣環部分放在兩腿之間,以免壓迫肌肉令人不適。
4、束帶的拆除則依照相反次序行之,由腳踝上方的短帶先拆,再往上逐一拆除。當拆除膝蓋上方最后—條束帶時,請用另一手掌抱住膝蓋,以免束帶拆開時,雙膝突然向外張開,又再度造成髖關節的轉位。
至于必需要用束帶綁腳的理由,是因為睡眠時、雙腿很容易任意開放,造成髖關節的轉位。尤其側臥時,腿部折彎的動作,更容易讓髖關節轉位、唯有將雙腳以束帶固定始足以避免髖關節的轉位傷害,并保持髖關節的正確活動幅度。
有人可能要問,綁腳睡覺,會不會影響腿部的血液循環呢?請安心,因為雙腿的動脈血管幾乎都集中在腿部的內側,束帶綁在外側,跟單側綁止血帶的效果完全不同,根本不壓迫血管。相反的,“束帶綁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直接改善腳尖冰冷的問題。(人體的溫度平均約36.7攝氏度,腳尖是循環的末梢。只有33
度,實測某小姐的腳尖為27度,束帶綁腳60分鐘之后,其腳尖溫度提高到正常的33度,可為明證瞪。)
如果有O型腿或螃蟹腿問題的人,以“束帶綁腳”綁住腿部三處睡覺,膝部及腰部感覺壓迫與酸痛時,可以只固定膝蓋上方一處,等習慣之后再綁腳踝上方的短帶,等完全適應之后,再追加膝蓋下方的長束帶即可,如果想要快速適應,進入狀況,也可以在兩腳內踝的部分夾入紗布(不要夾在膝蓋之間),然后在膝蓋下方放一小圓枕,來舒緩膝部的緊迫感,或者屈膝側睡亦可。
夜間起床上廁所之后,務必要重新綁好束帶睡覺,初期可能不太習慣,必須經過一定的適應過程。
“礒谷式力學療法”另有針對脊椎前后、左右,舒緩松弛肌肉的相關配套運動,可以幫助初學者順利通過“束帶綁腳”的適應期,必要時可以當面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