礒谷式力學療法防治中老年膝關節病變
作者:礒谷式力學療法總本部 臺灣總部 總部長林克彥
在臺灣約有135萬以上的中老年人因膝關節疼痛而痛苦不堪,隨著年齡之增長,其狀況也愈來愈嚴重,是很多居家老人需要被看護的原因之一
依行政院衛生署的調查與研究報告,有必要被看護的原因,其順位是腦中風22%,失智癥15%,高齡體衰18%,關節疾患11%,跌倒骨折10%。又因高齡所引起膝關節弱化及跌倒以致骨折與膝關節疼痛有著深遠的關系。綜合以上之原因而造成有30%以上的人需要接受看護。所以不要讓膝關節疼痛繼續惡化導致需要被看護,就必須有一套事先防患與正確治療的方法。
中老年人膝關節最多的是『變形性膝關節癥』,大部分都是由于關節扭傷,跌跪撞擊膝蓋等原因造成膝關節不舒服感而開始有膝關節活動不順暢及微痛之癥狀。
尚有其他原因,雖然身體并沒有做非常激烈活動,但膝關節使用過于頻繁而造成不舒服感。追究探討大多是由于體重增加或肌耐力之低下所造成。膝關節的負擔增加,其痛苦感也隨之增強,而造成了惡性循環,惡性循環一再發生,最后惡化成極度痛楚而行動不便,日常生活必須依賴看護之照顧,甚至睡覺時,膝關節非常疼痛,睡眠品質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膝關節由股骨頭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髕骨與腔骨的髕面相接,股骨內外側髁分別與脛骨的內外側髁相對,膝關節的關節囊是薄而松弛,附著于各關節面的周緣,囊壁各部位厚薄不一,其前壁不完整,需要有髖骨、股四頭肌腱和髕骨韌帶填補來加強內外壁,其后壁也有韌帶加固,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膝關節的輔助結構,主要有十字韌帶、半月板,滑膜囊等。大腿骨與股骨的先端皆包附一層軟骨,其間尚有上述之半月板。軟骨與半月板有很好的彈性,以能吸收與分散外來之沖擊上,其作用等于汽車之避震器,當膝關節有活動時擔負起重要使命。運動跑步或走路時,膝關節是負擔體重極重大的部位,因此隨著年齡增長,軟骨逐漸損磨耗盡,導致骨頭與骨頭直接碰觸,但軟骨部份是沒有神經,雖然并不因損耗而疼痛,但會波及周邊組織,軟骨一旦磨耗大腿骨與脛骨的間隙會變狹窄,引起膝關節變形。包復關節的滑膜延伸更松弛而磨耗的軟骨屑片會引發滑膜發炎現象而產生疼痛。腿骨是有神經的,軟骨磨耗殆盡,骨頭直接碰觸,這也是會造成疼痛的原因。
軟骨為何會磨耗的原因,大致可分為肌力下足,體重過重,增齡與受傷。說明如下:
1.肌力不足:膝關節周邊的肌肉負有保持關節安定功能,如果肌力不足造成膝關節不安定則更加速軟骨的磨損。
2.體重過重:平地上走路時,膝關節將承受體重2到3倍的壓力,如果體重增加負擔跟著增大,軟骨損耗也隨著增加。
3.增齡:膝關節長時間使用不只容易損耗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軟骨劣化后更易磨耗。
4.受傷:一旦半月板有損傷,膝關節即會不安定狀態,軟骨磨耗。如果傷勢嚴重,大腿骨與脛骨相連的前十字韌帶拉斷,關節會前后搖晃不穩定,更是造成軟骨磨耗的原因。
膝關節疼痛有程度的不同:
1.疼痛初期預備軍:當活動時有用到膝關節時,感覺膝部有沉重或不太順遂卡卡的不舒服感,有時會略有酸痛感。
2.猛發的急性疼痛:一般都是強烈的發炎現象,膝部腫脹發熱引起激烈的疼痛。
3.慢性疼痛:如果安靜休息時并不會疼痛,但上下樓梯,站立太久座椅上突然起立或跪坐時,就會開始疼痛。
4.極度不能忍受的疼痛:即使是安靜休息狀態,也會疼痛不堪。只要關節移動或下蹲起立都非常困難與疼痛難忍。
早期治療比較容易治療,很多人部等到軟骨磨耗殆盡,此階段的治療即非常棘手。
膝關節的治療,大致可分為『運動療法』與『減重療法』『藥物療法』『手術』等四種??梢劳纯喑潭冗x擇治療。初期預備時,只要用運動療法,加上減重療法即可改善癥狀。急性疼痛因有發炎現象,所以使藥物療法比較有立竿見影的功效,慢性疼痛時或極端疼痛的場合就必須運動療法,減重療法,藥物療法或甚至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綜上四種療法中,最重要的療法是運動療法。將膝部疼痛的患者分成兩組對照,一組用運動療法,另一種用藥物療法。經調查之后,發現兩者的治療效果并不分軒輊,清楚的了解到其兩者皆可緩和患者的疼痛,運動療法對膝部疼痛有很大的改善效果,為了防止陷入疼痛的惡性循環,應該早些實施運動療法才是最佳治療方法。
在此,介紹對膝部疼痛改善的基本療法,一般來說,對急性疼痛應盡量避免使用之外,其他的疼痛皆可使用。
所謂運動療法最基本的是鍛煉大腿前側的【大腿四頭肌】的肌肉群。大腿四頭肌積極鍛煉,膝關節的左右及前后關節面的崩離有抑制與安定作用,可以減少膝關節的負擔。
運動療法要鍛煉大肌四頭肌方法有三種:
1.平躺運動療法——在較硬的床上不用枕頭平躺,先由左腳開始,右腳曲膝,腳底平放床面,左腳伸直,腳掌立起,輕輕抬起,離開床面10至20公分,停留5到10秒后緩緩放下,重復10次,再換右腳同樣上抬10次,左右腳各交替做兩個輪回。
2.座椅運動療法——選擇有靠背,穩固的椅子,高度以坐下雙腳平放呈90度為宜,坐時臀部緊靠椅背,腰間放入圓枕,雙腿靠近膝部下再置入小圓枕,膝部髕骨上緣用束帶束緊,雙腳前后交替前踢,成鐘擺狀開始時可由左右各100回開始,逐漸再加次至1000回以上。如果椅子使用無臂擱且椅背不高于肋下時,可令雙臂在椅背后,挺胸踢腳,效果更佳。
3.站立運動療法——用穩固的椅子或桌子側邊站立,由左腳開始,右手擱住椅背或桌面,左腳前進一腳掌寬,重心放往右腳,輕輕灣抬起左腳約35度,腳尖下垂離地約10公分,維持5到10秒,重復10至20回在交替由右腳站立,重復交替兩個輪回。
如果進行大腿四頭肌運動療法時,膝部有疼痛更惡化時應暫停運動,不要任憑惡化繼續進行。高血壓癥患者,有時會有一時性之血壓暴升,如果血壓太高時也應立即休息,絕不可勉強。
大腿四頭肌鍛煉之運動療法,其最重要且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堅持、毅力與恒心。因此家族的共同參與,夫妻父母兄弟姐妹間互相鼓勵與支持,甚至友輩的同事,同僚,同學間,皆可互為意見交流后,成為一股大家共同學習,一起為追求健康而成立一個群體,共識到健康是一生的投資與學習,投資時間來學習真正可以健康的方法。